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你需要知道的關于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一切
發布日期:2014-11-21 00:00:00 來源:
全球最大的兩個污染物排放國家的總統/國家主席達成了一致:是時候對氣候變化做些什么了。他們正是引領所有人采取行動的領導人,用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總統的話說,11月12日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是一個“歷史性的協議”。雖然兩個國家都沒有在短期內停止使用煤炭或石油的計劃,但是它們已經承諾減少因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溫室氣體。
奧巴馬總統在結束對北京的訪問(包括討論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行動),同習近平主席共同出席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美作為全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能源消費國以及溫室氣體排放國,我們有著特殊的責任領導全世界采取措施對抗氣候變化”。
中美的減排之路
2005年以來,美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約下降了10%,現在美國將把原有的污染物減排軌跡的速度提高一倍。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高于美國曾經承諾的2020年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17%的目標,顯示了美國希望此類5年計劃能夠被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性計劃所采納,換句話說,即每五年增加一次減排的目標。奧巴馬說:“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它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它把我們放在了一條通過先進的經濟體系來實現大幅度減排的路徑之上,而科學界則認為該路徑是防止氣候變化災難性的效應的必由之路。”
盡管中國領導人很喜歡五年計劃,但是基于這份聯合聲明,他們在“2030年左右”之前不會進入氣候的新常態。屆時,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吹響中國向污染物排放總量宣戰的號角。中國將努力早日達到峰值。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的承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盡早達到峰值”?,F在,習主席也在11月延續了該立場,并首次承諾到2030年達到峰值。問題的癥結在于煤炭的使用。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中超過70%來自煤炭。數以百計的新燃煤機組是中國在過去十年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排放國的重要原因。但是數個中國的省市已經開始嘗試受到美國自由市場者所喜歡的資本主義解決方案——排放限制與交易體系(cap-and-trade),在某些地區的涵蓋范圍甚至擴展到了公共交通和建筑物的排放。這些碳排放交易還只是試點,但是可能會在數年內擴展至全國性的交易體系,或被一些新的全國性計劃或碳稅所取代。長期居住在北京的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亞洲項目主任芭芭拉·費雯莉(Barbara Finamore)說:“這將使得全球任何其它碳排放市場都相形見絀。”
也許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中央政府已經開始談論設置煤炭消費的“天花板”。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ternational)的統計顯示,中國今年的煤炭使用量自本世紀以來第一次放緩,約下降了1%。這一令人充滿希望的跡象顯示煤炭消費的峰值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到來,雖然這一局面可能是經濟增長放緩,而不是主動的減緩氣候變化措施的結果。但是,中國目前確實已經保證到2020年達到煤炭使用量峰值,并同步減少二氧化碳強度。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也已經頒布了未來十年內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
為此,中國將新建更多的核電站、風電場、水電大壩、甚至開始安裝更多的太陽能發電(2013年中國安裝了12GW的光伏發電,列全球第一)。事實上,2013年,中國的新增清潔能源并網發電量首次超過了新增化石燃料發電量。中國已經新建了數百GW的清潔能源——光三峽電站就達到了22GW,并規劃將在2030年前新建1000GW此類低碳排放的電源。屆時,清潔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20%——大約是全美國發電裝機容量的總和或中國過去十年間所有煤炭機組的總和。該規劃目標是中國當前5年計劃中2015年目標的兩倍。
中國已經是全球在建核電和新能源發電的領導者,2006-2010年間的經濟能源強度下降了約19%。但是,本次承諾使得中國需要進一步加快目前已經處于高速中的能源轉型進程。
與此同時,美國和中國將繼續在開發碳捕獲和封存(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方面進行合作,這將有助于凈化燃煤發電廠,以及鋼鐵、水泥生產等工業活動。該變化將通過增加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2009年兩國上一次合作協議的成果之一)的資金,以及實現至少一個大規模示范工程來完成。這一工程將不再向美國的CCS工程那樣將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并以此來開采更多的石油,而是通過使用二氧化碳從地下咸水含水層生產淡水以幫助解決中國的水資源危機。如果能夠在技術上取得重大進展,該工程有望“每年往地下注入100萬噸二氧化碳,并生產大約140萬立方米的淡水”。
貿易的重要角色
貿易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兩國在本周簽訂的關稅協定也可能在未來進一步擴大至綠色商品,例如能效更高、韌性更好的建筑材料。畢竟,中國在未來幾十年內如何建設自己的城市將決定他們使用的是不是高污染的能源。
霧霾等傳統空氣污染已經促使中國發生著改變,例如,在APEC期間為保障全球領導人們能夠呼吸清潔的空氣,近幾日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強制關閉工廠、實行車輛限行。費雯莉說:“無論是從社會穩定還是國際名聲的角度,空氣污染都已經成為當今中國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中國正開始減少煤炭使用量,放緩經濟增長。”
更清潔的空氣也可能以煤制氣或煤液化等方式實現。在燃燒煤炭之前,先在巨大的化工廠中對其進行處理將有助于減少霧霾,但可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污染。或者能夠以CCS、核電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實現。費雯莉說:“在污染最嚴重的內陸地區減少煤炭使用量有著非常巨大的潛力,這就是為什么全國范圍內的強制性煤炭消費天花板如此重要。該目標能夠實現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占全球40%的中美兩國的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表明:2015年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化峰會將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在全球各國間達成一項十分強有力的實質性協議。而不會像2009年的哥本哈根那樣,中美在會議之前承諾合作但沒有給出明確的減排量,導致了大會的最后一刻在一片喧囂中只形成了一份沒有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然而,本次的中美聯合聲明也并不意味著氣候變化問題就得到了解決。美國和中國每年依然在向大氣中釋放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全球已經往大氣中排放了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碳累積排放量(人類為避免全球變暖超過2攝氏度,計算得出的值)的一半。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大約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自百萬年前晚期智人在地球上開始行走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超過了0.04%。
印度成為燃煤大國
歐盟28個成員國已經承諾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意味著包括此份中美聯合聲明在內,這些國家(中國、美國、歐盟)承諾的減排量占到了全球所有計劃減排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其它一些排放大國,如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在應對全球變暖的努力中已經退縮了。自今年取消碳稅之后,澳大利亞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增長;加拿大已經拒絕在現有的國際全球氣候變化協議下減少排放;日本為彌補因福島核電站事故后關閉的核反應堆而燃燒了更多的天然氣和煤炭來發電,其排放也開始增長。沒人能夠保證美國或中國不會在二氧化碳的減排上走回頭路,尤其是在美國國會對于氣候變化持否定態度日益蔓延,中國保持持續性經濟增長的必要性的大背景之下。 一個新的主要排放國也已經開始走上舞臺。志在復制中國經濟發展奇跡的印度將燃燒越來越多的煤炭。正如中國需要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內快速增長的污染物排放負主要責任,印度將很快接過中國的班,成為主要的排放增長因素。但是,更為清潔的能源形式還是帶來的一絲希望。環境團體世界資源研究院(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氣候項目的全球總監詹妮弗·摩根(Jennifer Morgan)說:“新任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Modi)非常關注用可再生能源和太陽能發電來為印度數億無電人口提供電力和能源。”
此外,新協議離滿足最新的IPCC報告中所提出的減排目標還差得很遠。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聯盟——甚至歐盟——的減排量是足夠的。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克里斯·霍普(Chris Hope),假定其它國家仍將繼續允許排放物增長,并將新的中美聯合聲明和歐盟的減排措施一同輸入其構建的計算模型之中,觀察全球的氣候變化情況。他得到的結論是:到2100年,只有不足1%的機會可以使得全球平均氣溫的增長幅度低于2攝氏度。最大的可能性將是溫度上升3.8攝氏度。換句話說,全球還需采取更多的措施,中國在2030年之前盡快達到排放峰值的努力將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全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便是現在這個并不足夠的協議也需要美國和中國付出非常艱辛,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能源和氣候工程主任瓦萊麗·卡普拉斯(Valerie Karplus)說:“我們現在離那個完成最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的世界還很遠。我們需要意識到這一現實,并考慮我們的前進方向。”
但是,正如約翰·克里(John Kerry)所做的那樣,2009年他是唯一一個在哥本哈根舉辦新聞發布會強調應對氣候變化重要性的美國參議員,2013和2014年他已經作為美國國務卿與他的中國同事一起推動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所有這些努力的結果是,此次美國和中國的聲明是自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首次顯現出全球各國能夠共同合作阻止全球變暖的可能性。正如奧巴馬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發布會時所說的:“當我們協力合作時,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利,也對全世界有利。”
下一篇:太陽能熱水器半年度出口逆勢上揚
上一篇:中國成太陽能產業生產和應用第一大國